房前屋后,种瓜种豆;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!

English 中文

考查下属

发布于

读历史,有很多管理上可以学习的东西,而且以故事事形式呈现,很有启发性。之前写过一篇 领导的才智 ,今天再写一个关于“领导”的话题。

还是《资治通鉴》唐纪四十五里陆贽说的:

侈言无验不必用,质言当理不必违。辞拙而效速者不必愚,言甘而利重者不必智。是皆考之以实,虑之以终,其用无他,唯善所在。

译文:夸大的言辞,但是没有效验,不一定要采用;质实的话语,只要说在理上,不一定要拒绝。言辞笨拙,但见效迅速,不一定是愚昧的;说话甜美,重于财利,不一定是聪明的。这些结论都是经过对实际事物的考察和对最终结果的思索的,它们的用处也没有别的,只是为了善这个目的。

昔赵武呐呐而为晋贤臣,绛侯木讷而为汉元辅,然则口给者事或非信,辞屈者理或未穷。人之难知,尧、舜所病,胡可以一洲一诘而谓尽其能哉!以此察天下之情,固多失实,以此轻天下之士,必有遗才。

译文:过去赵武说话迟钝,但却成了晋国的贤臣;绛侯周勃质朴而说话迟钝,但却作了汉家的宰相。如此说来,口有辩才的人行事,有时不一定可信,拙于言辞的人说理,有时未必就没道理。难以知人,这是为帝尧、帝舜所担忧的,怎么可以用君臣间的一答一问,便说是穷尽了知人的本领了呢!用这种办法来考察天下的人情,肯定大多不能符合实际,用这种办法去轻慢天下之士,必定会有遗漏的人才。

这里的赵武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,赵文子,赵氏的宗主,赵氏复兴的奠基人,后来提升担任晋国正卿,执掌晋国的国政,力主和睦诸侯,终于促成晋国和楚国的“弭兵之盟”。赵武以后三世至赵襄子,韩、赵、魏灭智伯,三家分晋。

胡可以一洲一诘而谓尽其能哉,非常认可这一句话,在组织里,因为管理的人众多,往往只通过一次“述职”或“评审”来评价一个人,这是很危险的,能投其所好的或至少表达能力强人更容易得到赏识(往往是前者),容易有“遗才”(辞拙而效速者不必愚)。其实有“遗才”并不是最大的问题,投其所好者上位才是最可怕的。

真正考查一个人,在日常中观察效果(也就是行为和业绩)才是最重要的。

再提一句,这个陆贽在通鉴里很受推崇,占的篇幅非常多。

§ § §
标签: